大腹皮药学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2020-04-14
分享到:
浏览量:
韩腾飞1,高昂1,巩江2,李娜1,贾旭1,陈晔丹1,陈千良1,成程1,倪士峰1
(1.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 2.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
摘 要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大腹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概述。大腹皮具有多种明显的药理作用及药用价值,今后应该加强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以研发出更多安全有效、质量易控的大腹皮新制剂。
关键词 大腹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1)14-08382-01
大腹皮(PERICARPIUM ARECAE)为棕榈科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又名槟榔衣、腹皮,原产于东南亚及我国广东、云南等省。冬季至次春采收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2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下气宽中、利水消肿之功效,还具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胃肠动力,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杀绦虫等作用,用于治疗湿阻气滞、胸腹胀闷、水肿、小便不利、大便不爽和脚气等症。大腹皮中主要含有槟榔碱、副槟榔碱等。笔者就大腹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大腹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